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博 > 专题展览  > 详细页面

“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 2018年10月26日 阅读量:

  “我们还能遇见《诗经》吟诵过的爱情吗?”2018年8月17日七夕佳节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的“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以这样的提问开头。展览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划并制作,通过呈现中华各民族缤纷多彩的传统爱情节日,以及融汇了歌、舞、乐、服饰、礼仪等具有浓烈审美诗性的丰厚爱情文化遗产,展示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所拥有的丰富精神价值以及带给当代人的情感启迪。

七夕佳节,“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

  由于爱情文化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在策划制作“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过程中,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展团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形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意性地将博物馆陈列与现代装置艺术融为一体,与空间设计师共同完成对“非遗”展示模式、展陈规律、创新之道的深层次探索。为此,在展览开幕之日,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合作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的呈现与表达”学术研讨会,汇聚著名博物馆学学者、业界代表、优秀设计师等,以“物”为核心价值的博物馆如何接纳“非物”形态,并有效诠释与表达“非物”的深层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总结当今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诠释与表达的模式、特点与规律。

展览开幕当天,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合作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的呈现与表达”学术研讨会

  展览重点展示了中国传统爱情信物的独特形态,揭示了与西方爱情信物不同的东方文化价值观。“展览强调相连、相系、相缠、相结的情感理念,以柔软性、缠绕性为基本形态的中国式爱情信物,可以帮助我们去破译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和情感DNA。”策展人郑茜介绍。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右一)向嘉宾介绍展览情况

  历史上,为了给居住分散的青年提供交谊机会,中华各民族普遍孕生了大量以歌舞为主要内容的爱情节日,据统计,中华各民族的爱情节日大约有数百个之多,“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带领观众重温这些充满蓬勃生命意识和浓厚诗性的爱情节日,展现各民族爱情文化为当代中国遗留的一笔丰厚的审美文化遗产,并充分呈现这些民族传统爱情文化所蕴含的自由平等的个性生命价值与崇尚群体情感道德的人文精神。

  直到半个世纪前,我国几乎所有南方民族都保留着“以歌为媒”的传统风习,用歌声来寻找爱情,这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壮观的情歌文化,也为当今中国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审美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展览还突显了少数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在公共保障制度方面的深刻启迪。

壮族情歌——坡芽歌书文字的立体展示

俄罗斯族民间乐器——巴拉莱卡

  “历史上,很多南方民族的恋爱不被看成是私事,而是在集体性公共仪式活动中发生的。社区与村寨既为青年恋爱提供专门场所,又为青年提供一套完整的情感体验程式——村寨的‘公房’制度与频繁的爱情交游节日就是对爱情活动予以保障和激励的程式化文化机制,这其实是中华各民族在自身传统文化土壤里孕育出一种民间情感的智慧。”郑茜在阐释策展意图时介绍,“这些民族为爱情活动而设置的公共保障和激励机制,可为解决当今时代青年人遭遇的交友交游困难提供启迪。”

水族女鞋

藏族镶宝石坠须钱包

黎族骨簪

  “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既呈现了传统社会中群体性“倚歌择配”的诗意化景观,又反映了南方一些民族为青年恋爱而建立的传统“公房”制度;既展示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以物传情的文化习俗,又展现了在爱情活动中以服饰、定情物为代表,蕴含着深刻内涵的一套物质文化符号系统。此外,中国民族博物馆还将在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依托“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开展“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文创设计大赛。

  据悉,“古典爱情——中华各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计划将在全国部分省市展开巡展。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