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带一路”中国文化教育与国际交流基金、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多民族作家写作营”一行,日前在望城开展了“探寻大唐彩瓷,传承古窑技艺——铜官窑文化采风”系列活动。
长沙铜官窑是陶瓷釉下多彩工艺的发源地,历史上曾率先创烧出模印贴花、釉下彩绘,率先在器物上明码标价、铭文广告,并首创陶瓷、诗文、绘画融合,将生活器具升华为具有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的文化器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船“黑石号”装载了6万多件中国瓷器,其中仅长沙铜官窑瓷器就达5.6万件。可以说,长沙铜官窑是中国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支点。
在采风过程中,望城区举办了文化交流座谈会,“中国多民族作家写作营”的十余位作家和湖南省陶瓷研究专家学者共同为传承和发扬长沙铜官窑的古窑技艺建言献策。在铜官古街府窑陶瓷文创基地,参营作家还参加了“铜官陶瓷文人茶器交流基地”创作与授牌仪式。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建议,要紧紧抓住铜官窑“外销瓷”这一产品,将文创与“外销瓷”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外销瓷品牌,推动长沙铜官窑陶瓷重新走上世界舞台。同时,作家们要写好、宣传好望城故事,更好地把望城声音、铜官窑故事传播出去。
中国作协创联部原副主任尹汉胤表示,回望铜官窑的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也再次佐证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作词家王晓霞赞叹道:“铜官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更体现出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据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介绍,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号召,继今年5月“中外作家交流营”作家走进望城后,“中国多民族作家写作营”的作家再次来到长沙(望城)铜官窑体验生活,希冀以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词曲的形式来表现铜官窑历史文化以及“一带一路”的辉煌成就,写下一批留得住、传得开的好作品。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