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哈萨克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哈萨克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郭昊 2017年11月13日 阅读量:

  众所周知,“穹庐为室分兮旃为墙”是西汉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描述古代中亚游牧民居住习俗的著名诗句。哈萨克族世代以游牧也为主,其居住形式基本上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穹庐”即毡房,由于哈萨克族要在春季、夏季、秋季的三季牧场中不断地迁徙,逐水草而居,所以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这才能适应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需要,毡房在牧民迁徙过程中提供很大的便利。一般情况下,牧民用2个小时就能搭起一个毡房,如果已经搭建起来的毡房位置不太合适,只要几个人就能抬起来换个合适的位置。毡房拆、卸、运都很容易,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牧民就能将整个毡房和全部生活用品用毛绳捆扎起来或者用布制褡裢装起来,并转移到目的地去。因而,毡房对于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族来说再合适不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毡房,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深深喜爱,在哈萨克语中称为“宇”。它的优势条件有很多,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适宜在草原上居住,毡房内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而且还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等诸多特点。

哈萨克族毡房 供图:郭昊

  毡房里布置十分讲究,主要分为住宿和放物品两大部分。由于哈萨克族的毡房大部分是用白色毡子制作而成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毡房主要由房围、房杆、顶圈、房毡、房门等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

哈萨克族毡房内部 供图:郭昊

哈萨克族毡房穹顶 供图:郭昊

  木屋也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住房之一,如果到新疆阿勒泰、伊犁、博尔塔拉等地风景秀丽的哈萨克草原,经常可看见一幢幢原木色的木屋。哈萨克族善于利用当地的各样的木材建造各种精巧别致的木屋。木屋大小不一,主要有单间、套间,还有并排多间的。木屋屋顶主要有“人”字形、倾斜式和平顶几种类型。从屋顶到四周的墙壁全部都是用木头建造而成的,四面的墙和屋顶都是由木头错落有致地相互嵌套而成,非常地结实、牢靠。地面上的地板也是相互嵌镶在一起的,整个木屋不使用一枚钉子。一般情况下,比较讲究的人家会在木屋前的圆柱和木廊的围栏上,雕刻以带有民族特色的花纹或几何图案作为装饰,以突显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哈萨克族的木屋一般不会涂任何颜色的油漆,基本上全都是原木的本色。在牧区,除了把木屋用来作住房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用途,如配种站、学校、商店、饭馆等。有的木屋虽然外表不怎么起眼,但是里面却布置得十分讲究,房内四周的墙围一般挂着深色的绸缎,绸缎上面刺有色彩艳丽的哈萨克民族图案,地上也会铺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花毡,五颜六色的被褥和木箱整整齐齐地摞在木屋中央,即上座,毛料衣物、花色多样的裙子和头巾均高高地挂在木屋两侧。有的木屋里还会挂着狼皮、狐狸皮、猎枪等,以此来显示木屋主人的狩猎本领。木屋的屋顶上会铺有厚厚的草坪,在墙内外也会抹有泥巴。因而,这种木屋不畏风,不惧雨,冬暖夏凉,而且还可以防震。一幢木屋可以住半个世纪左右,受到牧民的青睐。

木屋 供图:郭昊

  从事现代牧业生产的哈萨克族,一方面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多元的生活提供一种不同形态,他们依旧可以在草原支起白色的毡房,盖起原木的木屋过着诗意般的生活。

参考资料:

    1.帕提曼.哈萨克族民俗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