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间文学  > 详细页面

密洛陀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1日 阅读量:

  《密洛陀》是布努瑶交际语词,“密”意为“母亲”,“洛陀”意为“古老”,合起来意为“古老的母亲”。它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的创世纪史诗。

  《密洛陀》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在瑶族人民中代代相传。每当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人民都是宰杀猪羊、载歌载舞的聚会欢宴纪念密洛陀女神。史诗流传地方很广,具有丰富的地域性特点。现整理出来的史诗有两种版本;一是为莎红整理的《密洛陀》,一是潘泉脉、蒙冠雄、蓝克宽搜集翻译的《密洛陀》。两者都有“创世”的内容,后者还有“创业”内容。密洛陀产生于原始社会前的母系氏族制度确立到全盛的阶段。内容主要歌赞了密洛陀的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伟大母性英雄人物形象。该史诗主要内容包括了布努人始母密洛陀的诞生、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万物的起源及与同妖魔鬼怪的斗争、民族的迁徙、姓氏的确立及繁衍等重大事件。如《造天地》部分,突出描述了密洛陀创造出天地,日月星辰云彩虹霓、山川河流、草木虫鱼等;“造森林”、“造房屋”、“射太阳”、“杀老虎”、“找地方”等部分主要讲述了创造人类能够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最后创造了人类等内容。史诗以充满神话色彩的夸张手法塑造出了密洛陀形象,她不仅是创世英雄,而且具有超凡的神奇本领,既有明显的超人的神性特点,也有善良的人性特点。

  史诗《密洛陀》形象而具休地再现了本民族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它植根于古代瑶族祖先们的劳动创造实践中,反映了古代瑶族崇拜英雄的品格。它是集瑶族古社会的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精神产物于一体的古代瑶族风情画。2010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申报的《密洛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Ⅰ-117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