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地区 > 民族地区概况 > 民族自治县  > 详细页面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0月17日 阅读量:

  地理位置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9°44′、北纬19°23′,座落在黎母山脉中段麓、南渡江上游,东邻、南接乐东、西连昌江、北抵儋州,总面积为西北2117.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36.8万亩。全县地形为高,西北低,由山地、丘陵和部分平原构成,海拔在东南200米以上的山地占73.1%、丘陵占19.1%、平原占7.7%。全县大小山峰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处 ,其中鹦哥岭海拔1812米,是全县最高峰,也是海南省第二高峰。白沙县政府所在地为牙叉镇,距海口255公里,距三亚172公里。 

  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由山地、丘陵和部分平原构成,海拔在东南200米以上的山地占73.1%、丘陵占19.1%、平原占7.7%。全县大小山峰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处 ,1812米,是全县最高峰,也是海南省第二高峰。

  历史沿革  白沙黎族自治县西汉属儋耳郡至来县,东汉属合浦郡珠崖县,从元朝到民国,白沙境地先后属琼山、定安、儋县、临高、昌感等县。1935春,陈汉光在“抚黎计划”中拟在五指山黎区建立五个县。四月,广东省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置三县:乐东、保亭、白沙。白沙县是将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县部分黎区及琼中县飞地—水尾营等划设的。据《清史稿地理志》记载:“儋州有薄沙巡司”,因清康熙二十八年曾设“薄沙营”作为军事据点屯兵戍守而得名,之后,“薄沙”演变为“白沙”。1958年11月并入乐东县,1961年恢复,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白沙黎族自治县辖4镇7乡:牙叉镇、七坊镇、邦溪镇、打安镇、细水乡、元门乡、南开乡、阜龙乡、青松乡、金波乡、荣邦乡。82个村(居)委会,428个自然村。境内有9个国有农场:国营金波农场、国营白沙农场、国营牙叉农场、国营卫星农场、国营龙江农场、国营珠碧江农场、国营芙蓉田农场、国营大岭农场、国营邦溪农场。

  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20.3万人(其中农垦5.9万人),主要民族有黎族和汉族,其中黎族人口占60.1%、汉族占36.7%、苗族占1%、壮族占1.5%、其他民族占0.7%,主要语言为黎语、海南语、苗话、普通话、儋州话。

  气候条件  白沙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长,光热充足,具有热带山区气候特征。全年日照2056小时,常年月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雨量为1896.1毫米。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东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11月份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5%,干、湿季节明显。

  水文  全县大小河流30条,主要河流有南开河、石碌河和珠碧江。水能蕴藏量达3.84万千瓦,南渡江、昌化江、珠碧江源头均发源此地。

  动植物资源  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黎母山脉中段北麓,境内高山绵延,热带森林资源丰富。主要珍贵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垒、石梓、青梅、油丹、绿楠、陆均松、乌墨、山荔枝等。野生动物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山鹧鸪、隼游等6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白鹇、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种。药用动植物有:海南熊、坡鹿、金钱龟、海南榧粗、见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槟榔等。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锑铝、锡矿、石灰石、锌、铁、钼、独居石、硅石、刚玉等。

  土特产品  主要有白沙绿茶、咖啡、芒果、槟榔、丁香、胡椒及藤竹制品。

  旅游资源  白沙旅游资源独具特点,主要旅游资源有:邦溪坡鹿、阜喜温泉、白沙冷泉、红坎瀑布、南开石壁、白沙陨石坑、江排水域、南渡江源、向民蝙蝠洞、印妹遗址、什才遗址、新村新石器遗址等。

图为鹭湖国际养生度假区位于美丽的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是海南岛西部地区首个集高端养老、养生、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产项目。项目占地323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总户数4725户。项目坐北朝南,面湖而建,800亩南洋湖一览无余

参考资料: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